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25小说网 www.255txt.net,最快更新断臂方丈最新章节!

    太子率部东巡数月,直到回宫后才得知妹妹贺公主已经离开皇宫、出家修行的真相,不觉又惊又痛,当即便带人出京来到少室山探望。

    妹妹从小就被父皇母妃疼爱如掌上明珠,也从来都是活泼可爱的一个人儿,如今竟然流落到荒山野林的破庙古寺存身,身边只有几个老的老、小的小的宫人卫士服侍。再看看妹妹一应用度简陋而清苦的情状时,太子禁不住失声恸哭起来。

    太子在寺里停了两天。因见怎么也劝不动,临走时特意留下两名身强力壮的侍卫,派他们护寺看院并随时往传书信。

    回宫后,太子放心不下,每隔一段日子就亲自来寺里一趟,或是派人来抚慰一番。不时捎些他国进贡的鲜物、宫中女子使用的上等胭脂香粉、丝缎珠宝和衣服首饰等物。

    一次,公主打开哥哥派人送来的一个小巧的箱笼时,见里面竟是满满一箱西域诸国贡贺的胭脂胡粉,一时飘得满院都有了异香。

    虽未正式剃度受戒,毕竟入山随俗。公主令两个宫人把这箱脂粉抬出山门,全部倾倒在了寺外的山溪里。

    不想,花粉随风而飞,散落在乱石和小溪之间竟然好几天里香气不散。惹得蜂儿蝶儿成群结队在那里流连飞绕,意外给公主带来了一番蝶舞蜂萦的奇异景致。

    偶尔,贺公主也男装着扮,带着两个卫士翻山越岭地来到慧忍修行的山顶,送些棉衣粮米上来。如此,日子虽说清冷,毕竟还算有些许希冀和安慰。

    翠微宫的郑妃获悉公主在山上修行的真相后,也曾在武帝面前问及此事。只因武帝沉着脸说了句“以后谁也不许再提那个孽种”便再没敢提过此事。

    郑妃心下暗自得意:贺公主成了这样一个结果,倒真是出人意料。

    近日,当她闻听太子频频离京到山间佛寺送粮送钱的实情后,便思量此事有文章可做。于是便把太子私通寺僧并赠送钱粮衣被之事,详细列了一份单子,着人悄悄告知堂兄等人知晓。

    王轨等人得知太子私通寺僧一事,皆认为此举与朝廷废除佛道的政令背道而驰,纷纷上折弹奏:“废除释老,天授英明,使我大周江山一统,鸿运久稳,百姓称扬,国力渐盛。近闻大周储君,不知维护朝廷法令,反倒频繁私通佛徒,馈赠财物金银于佛寺,私下派遣朝廷侍卫护佑尼僧实有欺君之嫌。更逆朝廷律令,放之任之,众必效之,终为释迦黄老死灰复燃而遗患”因朝廷严令断除佛道,故而公主修行之事武帝一向讳莫如深。太子如今竟不顾朝廷律令,昭然穿梭于宫掖寺院之间。武帝虽情知太子出入佛寺不过是骨肉之情使然,但太子毕竟是一国储君,不比别的诸王大臣。如今身肩大周未来重荷,又经数年历练,举止仍旧如此轻率躁切、不知韬晦,以致授人以柄,被人弹奏!一时怒起,竟然当众持杖亲自鞭挞太子起来。

    连着数十杖下去,太子便浑身血肉模糊得连哭都哭不出来。众人见武帝如此动怒,气喘吁吁地竟连举杖之力都快没有时,尉迟纲父子、孝伯、赵王、韦孝宽等一帮王公大臣,纷纷跪下恳求陛下暂息雷霆之怒。一时,也有去夺武帝手中鞭杖的,也有上前扶武帝请求息怒的,太子才算逃得一命。

    自吐谷浑和突厥大捷以来,再没被父皇格外苛责过的太子,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探看一下孤零零的胞妹,也会被父皇如此当众责挞,听说朝中有人还在借题发挥、不依不饶。

    太子气痛难忍,又担心此事会祸及母妃和妹妹,每日焦虑不安,渐渐地竟有些神志昏昏并喜怒无常起来,夜间常从噩梦中惊醒。梦中不是妹妹被虎狼咬死,便是母妃被父皇打入了冷宫,自己被人诬为谋逆而处斩,惊醒后大汗淋漓,心跳得简直要昏厥过去。

    独孤氏闻听太子遭陛下杖笞,匆匆赶到探看时,见太子全身上下伤痕累累、连翻身都不行,禁不住失声痛哭。

    太子自己虽痛得难忍,见独孤氏和太子妃为自己伤心如此,反倒喘着气说:“丽华,你快劝母亲别太伤心了。一个大男人,这算什么?其实父皇每次责打我时,都只是伤皮不伤肉的,统不过几天时间就好利索了。”独孤氏和太子妃闻听,更悲咽起来。

    太子妃杨丽华生性恬淡,除了对太子的生活起居颇为关心之外,一向不肯参与和过问太子的公事。太子妃只知陛下杖责太子是因私通僧寺之故,别的竟一概不知。

    独孤氏思量,太子出宫探望公主一事,王轨等人如何知道得如此详细?她觉得,事情极有可能还是太子身边的人传出去的。

    她料定,出不了郑妃那个女人!这些年里,她一直憎嫉太子母子,盼着武帝能迟早改立储君,这两年里几番收买太子的近侍和宫人。东宫的好些事情,哪怕做得再隐秘,也能很快传出去,实在是蹊跷得很!对此,独孤氏早就有了警觉,也曾多次提醒过丽华防备身边的小人。可惜丽华天性敦厚不知设防,以致太子出宫几番、拿些什么东西这样的事,都被人详细记下。

    这个郑妃,娘家的势力虽不显赫,可她的堂长兄与王轨却有些姻亲。她凭着过人的姿色,又会讨武帝欢心,从与李娘娘平起平坐,到如今愈发地受宠。谁知越发有了野心,她竟想让武帝改立她的儿子为帝嗣。每每与王轨等人内外勾结,一遇机会便要陷害太子,独孤氏对她早就恨入骨髓了!母女二人谈及太子的近况时,太子妃提到太子自这次遭陛下杖笞后,每天都会从噩梦中惊醒并且虚汗不断的情形来。

    独孤氏的一颗心一下子提到了喉咙里:太子是自己打小看着长大的,他和丽华一样天性温和懦弱,为人行事心计也不足。长年累月地这般战战兢兢度日,天长日久地如何能不生病?一旦太子的神志或是身体出了什么毛病,朝中局势立马就会发生逆转!独孤氏当下就令人叫来一位靠得住的御医,令他瞧了瞧。御医说:“太子不过是肝阴不舒而导致的一时神志昏蒙和惊恐多梦。若能心神宁静地过一段清静日子,再辅之以调节五经肝脾之药,并无大碍。”独孤氏方才略放了些心。

    送走御医,独孤氏反复叮嘱女儿:今后在宫里说话行事要处处小心。

    独孤氏离开东宫后,直接来到了李妃的紫云殿。

    自从太子妃大婚进宫以后,太子两番出征大捷,从此在朝中的位置日渐稳定。为了避嫌之故,独孤氏也不大再出入宫掖了。原想这次和李妃商量如何保太子不再遭人暗算,谁知一俟见到李娘娘,独孤氏不觉大吃一惊:李妃不施粉黛、不着绮锦,一身褐色的常服,头上随意绾了个斜堕髻,拿根竹木发钗别着,乍看上去竟似一位普通的民间妇人。而且,娘娘自从公主出宫后,每天都是独自待在小偏房跏趺打坐。虽说佛堂里只有一个写着“佛”字的布挂,娘娘却每天依旧对着这个佛字上香禅坐。

    独孤氏心中不禁有些小觑和埋怨李妃的意思:这个李妃,怎么这般糊涂?情知武帝憎恶佛道并因之断除了二教,却仍在宫中礼佛打坐。如此一来岂不更令武帝心生憎嫌,更让郑妃得势了吗?即便你自己对武帝已心灰意冷,也当知“殃及”之忌啊!岂不知这样下去,最终会连累太子吗?独孤氏在紫云殿细心劝慰了半日,见李妃不但不肯听劝,反倒说什么“对后宫之争早已心生厌倦,从此只想过清静日子”又说“若非念及太子,恐怕早已出宫陪女儿去了,哪里还等得今天”的话时,独孤氏一下子凉透心,情知已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便敷衍和安抚几句后怏怏离开了。

    独孤氏一路掂量,就算李妃能放得下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她独孤迦罗却是放不下女儿外孙女甚至女婿:女儿丽华自小不善心计,李妃从今往后若不能再为太子夫妻两人筹划,太子的处境将会更加孤立无援,也更加凶险四伏了太子之事终因太子被陛下一顿血肉模糊的杖笞而得以平息。

    待太子刚刚能撑着伤腿上朝时,武帝便留太子在宫中代署军国万机,自己率辇离京西巡了。

    孰知,御辇刚走了一天,京城便有急报飞来:卫王宇文直在京师突然起兵造反——卫王这次原在随武帝一起西巡之列的。然而,就在西巡前的头天傍晚,卫王派人禀告武帝,言说后晌时分骤然呕吐腹泻,头晕眼花,四肢无力,明天只怕不能从行了。

    武帝没有多想便诏准他留京养病。

    没想到,见武帝的车驾远去,卫王纠合私党突然举兵起反,直接攻打皇宫朝堂,试图一举夺下皇玺、杀掉太子。

    守门的吏卒见反兵来势凶猛、无法抵御,连宫门都未来得及关上,便各自仓皇逃遁。

    辅佐太子的尉迟运恰好正在宫中。突闻卫王反变,他急忙奔至二道宫门。见大门洞开,敌兵已经冲进来,尉迟运急忙退到二道宫门和几位武士关闩宫门。未及阖严时,反兵便已拥来,一齐用力推门。

    尉迟运等人在里面拼力关阖,待只剩下一缝之隙时,因四指还露在门缝未及抽回,敌兵一刀将尉迟运露在外面的手指齐齐砍去。

    尉迟运忍着剧痛,到底把宫门闸严了。

    宫门沉厚,反兵一时推撞不开,便开始纵火烧门。尉迟运怕宫门被反兵烧毁,攻入宫中伤及太子,索性率左右取来各种木器浇上膏油,点着之后从城楼上扔下去,助长其门外的火势,门外一时便烧得如同火海一般。

    反兵被大火所阻无法攻入内宫,两下对峙许久。这时,长孙览等留守京师的各路援军已纷纷赶来。

    卫王见各路大军相继卷来,急忙率众杀开血路,撤出京师一路向南逃去。

    尉迟运督帅京师一路奋力紧追不舍,终将卫王及余众擒获归案。

    武帝在外惊悉京中遽变,立即中止了西巡之行匆匆返回。

    其实,武帝早就预感到卫王会惹出是非的。只是没料到他会孤注一掷到丧心病狂的地步——当年,卫王投靠奸相宇文护,位至柱国大将军、大司空。后来因兵事失利被罢黜后,才与奸相反目为仇的。

    奸相诛除之后,他屡屡暗示陛下。言外之意,无论从一母同胞的手足之情,还是看在他曾诛杀奸相的“勤王”分上,主管军权的大司马之职都应非他莫属。

    然而,武帝未曾亲政时,就已经看出了卫王气量狭小、浮躁诡狠和乖戾易变的一面,因而没有把大司马之职给他,而是任他做了主管户口、土地、徒役的大司徒之职。

    卫王没有料到,陛下不仅没把大司马之位给他,甚至连三公之首的大冢宰之职也给了齐王,从此便记恨于心了。后来又疑惑他在陛下跟前的不得势,很可能与齐王等人的忌陷有关,便处处监视并搜寻齐王的劣迹,几欲寻机搬掉好取而代之。齐王因为卫王系陛下的一母同胞,倒也处处忍让于他。直到后来,齐王才开始决计报复了:叱奴太后因病薨殁后,卫王安在齐王府中的眼线禀报卫王,言说齐王饮酒食肉,无异平时。卫王将齐王在府中不守丧制、食肉饮酒无异平时之状禀报武帝时,武帝神情凄然地对卫王说:“六弟,你我与齐王同父异母、俱非正嫡,只因朕入纂正统,所以丧服从同。你和我俱为太后亲子,但当自勉,何论他人!”齐王闻知此事直惊得战战兢兢多日,好在陛下对此事好像并没有在意。

    叱奴太后薨殁后不久,武帝令卫王迁出他皇宫的居处作为太子东宫,令他另择府宅。

    卫王匆匆寻了一处旧日寺院草草修葺一番暂且搬入后,齐王前去拜会时说:“六弟,如今侄儿侄女皆已长大。既然另迁,就当选一处宽宽绰绰的屋宇安居,怎么偏偏选中这又狭小又偏僻的地方定居?”卫王心内正有气,随口满心怨气地说:“一身尚不自容!哪里还顾得上儿女?”齐王遂把卫王的话通过他人之口捎给了武帝。

    武帝见卫王与齐王两人貌合神离、明争暗斗,常为之烦恼。兄弟九王之中,齐王和卫王是对朝柄最有野心两个。只要能镇服住其中一个,便能镇服住其余兄弟诸王。

    两人中,齐王的胆量虽没有卫王大,心智却远在卫王之上;卫王虽是自己的一母同胞,却生性蛮狠浮躁。武帝倒不担心他们在自己手下作乱,只担心自己百年之后,生性懦弱的太子不是他们的对手。

    历朝历代皇室兄弟诸王,治理得当,便可成为国家的功臣良弼;治理不当,便会成为崩毁江山社稷的罪魁祸首。

    武帝始终一面冷眼旁观,一面企冀终能以亲情和自己的身先士卒而垂范于诸王。

    他终究还是失望了!因手足之故,武帝亲政后,下诏晋封齐王的生母为齐太妃。可是,自己的生母,母后皇太后凤御宾天这般的国丧大痛,齐王竟连最起码的做晚辈和臣子的守制都不肯守!这是他的五弟!与胞弟卫王反目,是从一次校猎引发的——不久前,武帝率众出京校阅六军并率众骑射武猎时,卫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